厚德 励学 敦行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 弘扬传统文化,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历史寒假作业让人眼前一亮

弘扬传统文化,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历史寒假作业让人眼前一亮

发布时间:2024-03-21来源:阅读次数: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的同学们完成了一份特殊“”的历史寒假作业。同学们或走进家乡的历史遗迹,感知体会家乡的历史变迁;或阅读史学经典名著,读史明智;或追寻自己家族的历史,翻阅家谱,祭拜宗祠;或翻阅地方志,在故纸堆中寻找答案。下面展出部分学生精心完成的寒假作业。

一、搜奇访古——走近家乡的历史遗迹

家乡的历史遗迹承载着神秘的传说、悠久的文化、远去的历史,历史组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马鞍山历史遗迹的汇总:

1.市区:采石矶、朱然墓、小九华寺、烟墩山遗址、横山抗日英雄纪念碑、马钢、凹山地质文化公园。

2.当涂: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护城河遗址、金柱塔、黄山塔、清源门古城墙遗址、李纲纪念馆。

3.含山:含山凌家滩遗址、褒禅山、伍子胥古道景区、太湖山景区。

4.和县:和县猿人遗址、霸王祠、陋室、和县镇淮楼、香泉温泉。

5.安徽省内:省内其他历史遗迹也可,如西递宏村、逍遥津、黄山、九华山等。

同学们在假期纷纷走出了家门,走近了家乡的历史遗迹。


叶心蕊:霸王祠不仅是一座静默的历史见证者,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每一次踏足其间,都能深刻感到历史的厚重。站在古老的殿堂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我不禁感慨:“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霸王祠的存在,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模糊的记忆,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

二、映雪读书——史学经典阅读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起起落落,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阅读史学经典书籍,就像是与历史上的伟人和智者对话,是在思想的海洋中航行,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历史组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经典书目的书单:

1.中国古代史:钱穆《国史大纲》、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2.中国近代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当代史: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4.【选读】世界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教学内容)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用思维导图或时间轴形式把各地区各阶段文明的发展脉络整理出来)

下面是部分同学的读书报告摘录:

孙晨皓:钱穆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存与敬意。这种历史情怀只有在国人身上才可发掘到,而西人治国史很难有这样一种情怀。”这不免让我想到,治史的眼界取决于一种个人的情怀。就如同面对黑白两种颜色,有人喜爱白色,竭尽所能的去说白色的好;有人喜爱黑色,竭尽所能的说黑色的好。而大情怀者则是融黑白于一体,但却又不完全囿于黑白之色。

王子祺:通过阅读陈旭麓先生写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外部发展环境发生的种种巨变,使古老的民族不得不让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这也告诉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顺应时代不断进步,才是一个民族长久发展的大计。

三、追根溯源——我的家族史

家谱中记录着家族的血脉相承,也承载着家族的价值观念,探寻自己的家谱,就是在寻找自己的根,就是在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传承。下面是部分同学撰写的家族史:

陈瑞文:我接着往后翻,不久就找到了我的名字。我本来是敦字辈的,只不过母亲后来给我改了名字。在翻阅族谱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祖先在古代身居高位,其中最“大牌”的可能是陈霸先,一个人就占据了族谱的一页篇幅。

王万喆:我家中的族谱记载了家族的迁徙历史:“王氏家族自明朝永乐年间,始祖讳大啓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居至山东省宁阳县东镇老王庄村,至今已 600余年历史。”而我家这一支是老王庄王氏家族在安徽的分支。

四、觅迹寻踪——认识方志

地方志是一部有关城乡社会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百科全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研究地方志,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渊源、人文风情,历史组给同学们提供了可参阅的资料与网络。一些同学通过阅读方志,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吴心怡:马鞍山建市后,人口大量迁入,移民一度超越原有居民,成为城市主要人口。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移民来到新地区后,由于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势必会产生冲突与摩擦,甚至是结成地域帮派,维护自身利益。然而马鞍山移民并没有产生这种文化冲突,反而形成了包容进取的城市精神。

此次“特殊”的历史寒假作业,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彰显了历史学科的魅力。同学们也在完成这份寒假作业的过程中,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强了对本家族、本民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撰稿:陆跃  张涵秋

一审:刘和洪  二审:孙滨  三审:王玉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