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5月16日下午,市语文教研活动暨二中“火炬接力梦之队”课堂教学公开课活动在我校开展,语文组火炬接力人陈玉婷老师和张晓薇老师在学术报告厅开设了火炬接力汇报课,来自市县兄弟学校的老师积极参与,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潘晓嫣莅临指导,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校长王玉平出席听课。
第一节课,陈玉婷老师执教《形畸貌独,婉而多讽——<装在套子里的人>》,该设计紧扣小说文本中的荒诞情节与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以“套子”为线索,由表及里,从人物外在到社会层面,引导学生把握作品内涵;运用问题驱动教学,围绕关键情节设置疑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文本细读与深度思考能力;开展比较阅读,引入奥楚蔑洛夫对比,拓宽阅读视野,加深对人物与社会关系的理解;通过解读小说结尾,引导学生反思现实“套子”现象,实现文学与生活的勾连,增强社会关注与思考。
第二节课,张晓薇老师执教《把“词”读得深透一些——《扬州慢》研读》,该课呼应单元“历史兴亡与个人情志交融”的研习方向,通过“感知—探究—体悟”的学习方式,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结合词中典型意象,带领学生深入解读“三层移情和反差”;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中细细体会词作的声韵之美,又领会姜夔自创词牌的匠心所在;最后引入金人入侵的历史背景,探究文人笔下“黍离之悲”的情感蕴藉,将诗词读深读透的同时也了解古典诗歌的当代意义。
评课环节,潘晓嫣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带来《在“做”中学,以求寸进——向“好”而行的课堂教学摸索》的微讲座。潘老师精准剖析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从“寻找教学价值”“规划教学研究”“尝试设计实验”三个方面,细致深入地为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多维度打造一堂好课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潘老师通过生动案例,直观展示如何把典范单篇结合考试实际上出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实有所得,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教研质量。
火炬接力展风采,师徒携手促成长。对青年教师而言,每一次课堂展示,是一次磨砺,一次成长,更是一次新的起航!教海无涯,研途漫漫,“火炬接力”不仅是一份传承,更是教育初心的延续。相信青年教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且行且思,逐梦教坛。
(撰稿人:张晓薇 一审:魏志军 二审:孙滨 三审:王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