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全市中学生中华经典吟诵比赛中,我校原创作品《诗城风华》,以灵动的演绎、深厚的底蕴脱颖而出,在全市中学生中华经典吟诵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学们用青春之声诠释了诗城文脉的绵延力量。
以诗为线,编织千年文脉对话
《诗城风华》以马鞍山“诗城”底蕴为核心,巧妙构建起五幕式叙事结构,让古今先贤与当代少年在楚江畔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诗经》“思无邪”的古训开篇,学子们以“学而时习之”的诵读叩问诗魂,循着李白“负剑出蜀”的足迹,再现诗仙踏访采石矶时的豪情放歌。第三幕转向王安石,以其“执炬入褒禅后洞”的典故为引,传递“不畏险远”的求索之志与革新情怀。第四幕定格虞允文采石矶抗金的壮举,尽显文臣武将的报国丹心。最后先贤们依次发问,每一句追问都承载着对文脉延续的深切期许,二中雏鹰们给出“且看今朝,不负山河”的坚定回答,为节目画上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句号。
以情为魂,演绎少年青春风华
比赛现场,同学们以扎实的诵读功底与灵动的舞台表现力,让每一幕都充满感染力。“孔子”语调沉稳,尽显先贤智慧;“李白”洒脱不羁,还原诗仙风采;“王安石”庄重恳切,传递革新决心;“虞允文”慷慨激昂,彰显家国担当。合诵更是层次分明,时而婉转悠长、如诉心声,时而铿锵有力、振聋发聩,配合整齐的肢体语言与饱满的神情,将“千年诗魂穿时空”的意境与“书生自有报国志”的情怀完美融合。
当校歌旋律响起,“大江育壮志,诗城出栋梁”的歌声与楚江文脉共振,不仅展现了我校少年的蓬勃朝气,更让“与先贤对话、传诗城风骨”的理念深入人心,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以韧为基,获奖背后的汗水与坚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奖项背后,是师生从夏到秋的共同付出。同学们克服困难,利用课余反复打磨台词、练习语调与动作,从情感表达至舞台仪态,每一个细节都反复雕琢;教师团队则分工协作,全程悉心指导、耐心陪伴,以专业素养助力学子成长,整个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让《诗城风华》从文稿中的文字,变成了舞台上有温度、有力量的演绎。
此次斩获佳绩,不仅是我校深耕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更是对诗城文脉传承的有力践行。未来,我校将继续以经典为媒,让更多学子在诗韵浸润中汲取力量,让“接续诗脉、薪火相传”的信念在校园扎根、生长,为诗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活力。(撰稿人:张晓薇 一审:王玥 二审:金加林 三审:王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