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上午九点,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成功举办“火炬接力”美术公开课。活动旨在通过深度艺术鉴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课程设计精妙,内容层层递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广泛好评。
首节公开课以“人间生活”为主题,引领学生穿越时空,步入南宋画家李嵩笔下的艺术世界。课程以《货郎图》与《骷髅幻戏图》两幅经典画作为核心案例,深入剖析画家的创作意图及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映照。
吴萌老师巧妙地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人间温情”、“生活艰辛”与“人间咏叹”三个维度。在“人间温情”部分,通过《货郎图》中货郎与孩童互动、琳琅满目的商品等细节,引导学生感受市井生活的盎然生机与朴素温情;在“生活艰辛”部分则结合历史背景,解读画作中隐含的底层民众奔波劳碌的生存状态;最后在“人间咏叹”部分,重点探讨了《骷髅幻戏图》这一独特作品,启发学生思考画家借骷髅傀儡戏所表达的对生命无常、浮生若梦的深刻哲思与咏叹。整堂课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古代绘画的精湛技艺,更使其深刻理解了艺术作为社会镜像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公开课将视角转向近现代,主题定为“时代的美术担当”,聚焦于“抗日美术精神的传承”。课程结构清晰,围绕“为什么传承”、“传承什么”以及“如何传承”三大核心问题展开。
任坤老师首先阐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抗日美术精神的重要意义,指出这是连接历史与未来、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随后,课程深入解读了“传承什么”的内涵:即蕴含于抗战时期大量美术作品中的深厚家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通过展示一系列反映抗战历史的美术作品,生动具象地呈现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在“如何传承”部分,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他们立足当下,用手中的画笔和创新的思维,担当起新时代的美术使命,续写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
公开课结束后,两位老师针对本次课程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市、区教育局相关领导老师及校领导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点评。我校工会主席毕主席认为课程设计独具匠心,将美育与德育、智育深度融合,从古代社会生活的细腻描摹到近代民族精神的宏大叙事,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创新实践。
二中博望分校高圣乾老师特别赞扬了授课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巧妙的教学构思,并希望学校能继续探索此类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美育模式,让美的种子与爱国情怀在更多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市教研员马老师从教学法角度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公开课展现了执教教师卓越的课程整合与重构能力。无论是将《骷髅幻戏图》解构得清晰透彻,还是将宏大的‘抗日美术精神’梳理的逻辑框架,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这不仅是一堂美术课,更是一堂精彩的人文思辨课,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优秀范本。
我校美术教研组组长杨青青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对教师团队及课程深远意义的赞赏。表示:“这组‘火炬接力’课,是我校构建‘大美育’格局的一次成功探索。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更要引导他们理解美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从李嵩的民间咏叹到抗战美术的家国叙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明白,真正的艺术始终与人民、与民族、与时代同频共振。未来学校将继续支持此类特色课程的开发,让美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培养出既有艺术修养,又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
此次公开课成功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为一体,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和创新突破。此次“火炬接力”美术公开课的顺利举办,标志着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在“深化科学教育根基,厚植人文艺术底蕴”根本任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注入了新的活力。(撰稿人:杨青青 一审:杨青青 二审:孙滨 三审:王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