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励学 敦行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项目 - 2015暑期国际研学旅行(美国团)日记8

2015暑期国际研学旅行(美国团)日记8

发布时间:2015-07-11阅读次数:

哈佛麻省游记
                                      ——美国修学旅行第四天日记
       “宝宝,长大以后你要干什么呀?”
       “哈佛留学!”
       妈妈问我还记不记得这样的对话,她和我,在我很小的时候。
       想象不出当时那个小小的我用着稚嫩的声音,甚至不准确的发音认真回答的样子。那时候哪知道哈佛是什么呀,就是总听爸爸妈妈说那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能去上学的人都很厉害!还记得那时爸妈的床头一直摆着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想想,我还要猜一猜我的名字是不是从这里来。
        后来渐渐长大,开始渐渐知道了“哈佛”原来是个大学的名字,渐渐了解到“哦,哈佛在美国”,“哦,哈佛是个全世界莘莘学子都向往学习的学府”,“哇,美国总统奥巴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是哈佛校友诶”。对于她的样子也只是在心里简单的想象;对于去她神圣殿堂深造学习的“想法”,显然比无知无识无谓的小时候淡了许多,然而她散发出的魅力气质却始终吸引着我,而我对她的神往敬慕从未减少,常想着何时才能亲手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呢。
        没想到今天我真的来到了Harvard,在美国修学旅行的第四天,和亲爱的同学一起,感受哈佛,了解哈佛,一次又一次为她所倾倒。
        前三天都一直住在NYC,来到Massachusetts的Boston的确需要四五个小时车程,早上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出发,刚上车大家好像都没睡醒,塞着耳机又昏昏睡去,直到领队美女老师Shell开始在车上组织活动,气氛才活跃起来,又或许更多的是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对即将到来的Harvard和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之行的激动之情越来越强烈起来。
        波士顿是个十分古老历史悠久的城市,从车窗看出去城,不比纽约的繁华风姿,没有十分现代摩登的建筑,而充满了欧式风格和哥特式韵味。查尔斯河——一条贯穿环绕Harvard 和MIT的玉带,再中间架上一座英伦风十足的桥,你不敢相信这是校园区,不如相信这是一个文化气氛浓郁的公园。我们沿着水行驶,导游一面解说一面开玩笑说:“啊呀,快看!河边有个美女躺在那晒日光浴!”下了车以后才是最忙的,右手相机左手手机,我们分成两个小队,分别跟着一位哈佛的学生导游姐姐,由她们为我们解说介绍(用眼用耳还用心哦,然后还要在美景著名建筑标志与手上的相机间取得平衡,时间不多,还要求得不留遗憾,还要努力听懂导游姐姐的英文讲解,顺便学习她正宗流利的美英,哎呦我们玩的也很不容易呀)
        不得不说,整个周围的空气都传递着一种特别的学霸气息(哈哈)。在Harvard的第一个点我们来到全美国第三大的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门前,正对着图书馆的是一个纪念在一战二战越战中牺牲哈佛学生的教堂。导游姐姐对图书馆全名的来历,创办人的经历都详细讲解,如果不听讲解真的不明白小小的四层图书楼能称上全美第三大。原来地下还有许多层,从这一头一直通到教堂地下,藏书书柜排列起来竟有15英里(具体数据已记不清楚)。体验到这么雄伟又拥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我们早已感觉不虚此行。教堂式的hall,那是哈利波特中魔法学院的雏形和蓝本,这样的校园是真正的holy ground.Harvard的成长历程在我们的脚步下被见证,我们的梦想在Harvard的一条条小径间被点亮,哈佛行的最后,导游姐姐与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互动,是哈佛学生在考试前紧张的复习结束,考试pass后庆祝的动作,当我们放出声音高声欢呼,当我们一下子举起手臂使劲挥舞时,好像,我们就是Victors!
        在MIT的游览似乎更自由更轻松,庄重的建筑群,每一处的美都是即使在相机中也很难定格复制的。作为世界理工科之最,人才辈出的MIT,从她的一颦一笑中都透露出智慧与伟大。大马二2006届一位理实的学长,现在是MIT的在读博士,和我们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一同在那片草坪上埋下希望的种子。

        多少人十年寒窗只为得到一个在礼品店只要8美元的Harvard校徽,多少人吃尽苦头只为能在MIT的那片草坪上树荫下读书学习。为了这些“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付出努力与汗水甚至泪水。在世界名校的洗礼下,愿两年后我们大家都能考取理想的大学,实现今天许下的心愿
!Cherish yesterday, dream of tomorrow, live for today!
作者:邓菁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