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耀:
美国研学的第三天,起床,洗漱,拿着房卡去餐厅用早餐,8:50到室准备上课,这一切似乎不再感到陌生。渐渐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也爱上了这个暂时属于我们可未来不一定属于我们的生活,在UCLA的学生生活。
回想起初次来到这所全球排名第8的顶级大学,每来到一处地方,我都要被震撼到:如花园般的校园环境,僻静悠长的小路,堪称顶级自助餐厅的“食堂”,干净简约的教室,还有那毫不逊色于健身房的体育馆......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为之惊叹:这真的是一所大学吗?然而现在,一切都变的习以为常,好奇心如同落叶般沉淀下来,或许这种沉淀会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难忘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吧。
下午,洛杉矶的一个消防局,参观。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无聊透顶的“溜达”,可真正感受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差点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通过消防员的详细介绍,我才发现消防局哪里是消防局啊,简直就是一个“万能通”——倒不是说他什么都会,可只要人们一有问题,哪怕是猫咪不见了,消防员们也得马不停蹄的赶到,可想而知他们得多么的“勤劳”。当然,消防员也并非是人人都可以当的,经过层层筛选后,1万名申请者只有不到150人可以得到聘用。如此激烈的竞争,若非是有过人之处或是一技之长,怎能脱引而出呢?
旅行,走着,学着。
许志强:
正与清晨的微凉形成强烈的对比,时至中午,热空气在烈日的烘烤下更让人感到炎热。我们躲在开足了冷气的大巴里,向洛杉矶消防站进发。
与想象中的宏伟严肃不同,洛杉矶消防站是一座淡黄色的建筑。友好的消防队员替我们把住门,微笑着看着我们一个个走进。不得不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餐厅厨房至健身房办公室再到车库……看似不大的一栋楼包揽了全部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场所。
打开车库的大门,四五辆神气的大红色消防车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打算见识一下消防员一分钟内穿好防火服的本领时,整栋楼忽然响起了警报声。消防队员们的神色忽然严峻起来。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三辆消防车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走了。
原来,他们忽然接到消息,是有任务要执行。略带一点遗憾,我们听完导游对洛杉矶消防站的介绍,在仅剩的消防车前合影,打算就此离开。
真是无巧不成书,恰在此刻,耳边传来了消防车的警笛声:他们回来了!同学们的情绪再次高涨起来。大家把刚刚回来的消防员围了个水泄不通,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也许是为了弥补刚刚的遗憾,我们不但见识看到了消防员一分钟穿防火服的本领,更有同学亲自体验了穿防火服的滋味并简单地学用了高压水枪。同学们欢笑声一片接连一片像一朵朵彩云飘在湛蓝的空中。
随着介绍的深入,我了解到在美国的消防员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他们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由于美国事事都要求消防站参加以防万无一失,因此他们经常从睡梦中被吵醒,去执行紧急任务。尽管工作艰苦,而且随时面临危险,但消防员因为能帮助困境中他人,在美国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职业,每年都有许多人参加其录取考试。这一点着实让我感受到了美国精神,美国梦的伟大。
又是警报声的响起,消防员们在车里向我们挥挥手,便义无反顾地离开。炎炎夏日,当我们仍在抱怨时,消防员们还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来回奔波。不由让我深思。
向东方眺望,那儿有个年轻的国家叫中国,她也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叫中国梦。我相信,在未来,中国梦必将不亚于美国梦,以最雄伟的姿态,拥抱世界。
沙正阳:
今天是美国之行的第十天,美国之旅已经过半。下午,我们顶着烈日,来到了洛杉矶的消防站。消防员们高大威猛,英姿飒爽,每个人都面带笑容,看不出平时工作的累与苦。消防员带我们简单的参观了这里的配置,设施之类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他们的食堂。他们每天要自己做饭,自己买菜,有严格的饮食要求。在这么忙的工作中,还需要自己动手,让人敬佩。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休息室,在那里,我们听了一个新兵对自己工作的介绍。他的爷爷,父亲,都是消防员,所以他从小就励志当一个消防员。虽然听不懂他在说着什么,但从他的语气以及导游的一些翻译,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中,消防局一共收到了三次任务。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繁忙,但是他们没有一次怠慢工作,,可以看出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感谢他们保护人们的安全保护了这个城市的安全。
王志杰:
下午一点,我们来到了洛杉矶第27号消防队,一睹美国消防队员的别样风采。
美国人向来以人命至上,这一点在这个管理着好莱坞周边安全的消防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一小时之内连续出险三次不仅说明他们工作的辛苦,更表现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这使得消防队员这个职业所需的不只是恪尽职守,还需要对保护生命这种工作有着非常严密的思考,正如消防队出险时发车的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一样,云梯在前,救护车在后,旨在先救出人,再救活人,最后才是警察维护秩序,真正做到了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
虞觉非:
与东部的诸多城市相比,洛杉矶更年轻,也里中央政府更加遥远。所以洛杉矶并不像纽约,拥有大量的高楼大厦和世界一级的国有博物馆,不管是昨天游览的盖蒂中心,还是今日拜访的格里菲斯天文台,都是个人捐赠给全人类的。
在精致的傅科摆旁的角落里,是天文台的捐赠者的长眠之地,让我了解到这是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天文台。
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却有更多无私奉献者,不管是敬业的消防员们,还是格里菲斯先生,这也许是这个社会实现美国梦的希望,更应该是为之而努力的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