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下座椅的颤动渐剧,紫红色的云影淡去,露出远处地面上黄色的山脊,我意识到,脚下已是洛杉矶。
洛杉矶 是我们研学之旅的第一站。
沿途的十一个多钟头的飞行,三小时不到的睡眠,和冷热无序交替的西式餐饮,并没有压制我对于洛杉矶的满腔热情。还未等成功着陆的通知响起,我已迫不及待地拍了一张映着Losangeles’ sunshine的机窗照片并写道:
“Losangeles! [亲吻]
Happy July 4th![亲吻]”
当我怀着一个被美剧那些吓人的情节所刺激的、对于美国的社会环境与治安深表质疑的与对第一次的体验而敏感害怕的心踏上这片色彩明艳的土地上时,那些顾虑,却又莫名的消失了。
为什么消失?我不知道。
我一直重复这一句话:
It’s just like the movies!
我痴迷于美国的影视剧,就像这时我爱这蓝白分明的天与墙,爱这栋与我面对而立的简单线条勾勒出的与天空形成渐变色彩的水洗蓝浸染的楼房,爱这已是傍晚却依然不变的耀眼迷人的美国的阳光,爱被颜料包围的LOMO风格又有几分怀旧的公交车…当然还有最爱的检查护照的美国大叔,微笑地对我说的那句“u are very beautiful”
Just like the movies!
这里的一灯一楼、一草一木,都是我镜头中的主角。即使没有任何理由让我这样做,我想,但是这一切的事物都仿佛在呼唤着我,它们要展现出那些总被人略去的美,它们要以赤裸的肌肤与我坦诚相待,要与我共舞,与我分享。
在去往晚餐餐厅的路上,我们路过洛杉矶的郊区,或者说是不繁华的地带,但是这里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tidy.规整的区域划分,矮楼上方正的字体,道路两旁没有杂物,显得仅仅有条,
再经过一路的拍摄,与老师和导游们的结识到交谈,我们在一家中式自助餐厅享用晚餐。不过,to be honest,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一点:难道我飞11个小时绕地球半圈离家10000km,就是为了来美国的中餐馆吃个自助吗?
当我如是抱怨时,我瞥见了领队投来的鄙弃的目光,以及学长学姐们留言里“你还要吃14天”的嘲笑。然而我确实是不理解的,为什么我跋山涉水换来的只有我在家吃烂了的并且还没家里做的好吃的中餐自助,更何况它的价格还高于西餐的自助呢?
不得不说,I had a Bad Dinner.
不过不负众望的,也是一如既往地,我们所住的UCLA宿舍是无可挑剔的。
一贯的整洁,在我有幸涉足的区域内,堪比度假村的水准。咖啡店的玻璃被擦得锃亮,露天的休息设施又十分完善,最良心的是,整体的色彩协调统一,没有因某广告或其他莫名标识显得混搭的十分尴尬(这也是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建筑与环境不显协调的原因之一)在“经济大国”有如此现象,是十分难得的了。
最后要谈的,说出来自己都不相信——是引发我思考人生的——宿舍浴室。因为听说是公用盥洗室,我满脑子里都是军训时的公用澡堂里窜动着的少女年纪但又妇女形态的女学生们的沸腾水汽压抑着胸腔的感受,知道当我真正亲手推开门(这里连盥洗室都要上锁,用住宿卡24小时可开的。所以非常非常的安全)时——我竟然对于美国的社会环境和美国人民的心理有了全新的理解——那小小的格子砖块一块一块地拼凑着,另半部由白墙和浅褐色的金属制墙板细腻拼接,并不叫人因密集恐惧症而害怕,反而是一种解压,配上暖色系鹅黄色的灯光,磨砂的无色玻璃隔板将两个浴室相隔,防水材质的米色(抑或是偏灰)浴帘将淋浴与更衣处隔断,两平方米的小空间毫不拥挤,甚至叫人觉得更加安全——可是这与我的理解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这种环境是叫人放松而愉悦的,因为安全感也一并油然而生,对于探险和野性的追求自然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