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象
--- 高二 胡越
在太平洋上空的感觉很神奇,经历人生最快的一场日落,天际有微亮的紫色线条,一点点弧度像微笑的模样。从飞机上俯瞰美国西部特有的地质,一圈盘旋后抵达旧金山,新鲜感跟旅途的疲惫比起来一点儿都不逊色,好奇打量机场,转车,体验街景,到旅店也就是他们很谦虚的称为Inn的地方时倒头便睡,终于体会到时差的厉害。醒来看看手表,恰是北京时间晚10十点的日出,光芒万丈的太阳模糊了我的镜框。看着陌生的熟悉的风景,轻轻告诉自己,已经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那个之前听着遥远无比的地方。
第一印象: San Francisco
传说中的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呢,看来的确名不虚传,难怪成为硅谷的选择地。七月的夏日吹着宜人的风,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热爱地中海气候。多曲路,路旁多是一幢幢的single house,有纷呈的色彩,大多是主人自己的设计,可以简单但会有创意,十分可爱,还有发现似乎每一栋颜色都不一样呢,不知道他们在设计粉刷的时候会不会和邻居商量一下不要撞色哦。有随意涂鸦,更常见是插星条旗在自家阳台上的,居民们对于这个超级大国的感情可见一斑,看着星条旗飘舞,似乎更加懂得了一点所谓美国精神的东西。
宏伟的金门大桥,在雾中看上去给钢铁的线条加了几抹柔和,有自行车爱好者们不时全副武装着经过,在电影里那么熟悉的场景和建筑,亲眼看到只觉得空气流动,一切真实可以触摸。这个传奇的地方,自杀事件频发,甚至有过两个人同时争做第1000个人却由于旁边忽地跳下去三个人而失败。望下望,世界似乎单纯而美好。或许是真的除了这么美的一座桥,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成全那样的死亡吧。
第二印象:
有很奇怪的物价,与遍地开花的电子产品相对于他国的廉价而言,出版物倒是相对十分昂贵,在斯坦福的bookstore里看到部分书籍半折,看着满屋的英文书想想要不要淘几本回家读顺带很有勇气的学学英语呢,细细翻下倒是发现不少的好书,然后往后一看动辄二十几美元的价格没反应过来,哦对啊要乘以7的……但与此同时生活的便捷也是的确,这导致我从最初看到直接从水龙头接水喝的不习惯到归来时刚抵达浦东机场第一反应是自来水再也不能直接喝了于是内心默默伤悲一下。有一天出去溜达时意外发现家名为iparty的有趣超市,专门销售开party用的东西,面积差不多有一层家乐福吧,千奇百怪的碟子水杯面具戏服颜料还有玩具糖果,和朋友开玩笑说也就资本主义社会能有这么腐朽的一地方吧。后来想想也确实有理,他们从来不曾因出版物的昂贵而妨碍了日常阅读或者学术吧,是不是更像一种风气呢,书,不应该是廉价的东西。
第三印象:街景
带礼帽的狗和他的斑点狗打扮主人。
随处可见的抱着自己心爱乐器的艺人。
天气好的时候,有人家会在院子里掷皮球。
洛克菲勒中心是永远的热闹。
第五大道穿梭的人群。
华尔街西装革履但会捧着午餐边走边吃的繁忙精英们。
星巴克里的金发老奶奶认真填报纸上的填字游戏,若有所思。
有大片大片被阳光濡染的草坪。
第四印象:学校 博物馆
参观了许多学校,从斯坦福到哈佛麻省理工。几乎变成这次旅行的一个关键词。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其实美国的文化底蕴是显然没有我们中国的悠久和浓厚的,但不得不承认,保存的实在完好,哥特还有乔治王朝等等的建筑,古朴和现代的融为一体。自己的图腾和象征物,让学生们以之为荣。
学术自由氛围应该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吧,有自由张贴着肆虐着风格的海报们张贴着宣传各种各样的活动,恰逢耶鲁的学生们恰在准备次barbecue烧烤餐会,草坪上热闹而有序着,每个人脸上满满的写着大学生活的自由和丰富吧。
参观航天航空馆还有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其实前者和中国的差不了多少,只是动手性更强些,假期会有受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童子军们集体参观,而后者则让人觉得,在艺术馆里散步真是件无比幸福的事呢,很激动的看到梵高、莫奈、毕加索、高更等人的画作。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多是志愿者,美术爱好者居多,工作之余或者退休后来这儿给游客们义务讲解,水平可都相当高的。艺术,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的图像连成一体,留下的璀璨印象也不只一二三四,我想我会记得,这个世界的大与玄妙,只要去做便一切皆有可能。我想我会记得这样一场旅行,给记忆以断章,因为思索,也会有更多的构想。
这便是,旅行的意义吧,我的美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