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艰辛一路歌
十五年前,当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豪情万丈地走出大学校门,来到风景秀丽的马鞍山,看到城市的万家灯火,他有些惶恐和迷茫。当他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看到书桌后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他第一次感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今天,当你在二中校园看到他,依旧忙忙碌碌,笑声朗朗,只不过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有时你会看到他神情严肃地站在晨读教室门口,有时你看见他在实验室摆弄各种瓶瓶罐罐,有时你看到他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手舞足蹈,他就是我校的化学高级教师叶张平老师。记得有一首歌词写道: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是的,老师该拿什么来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呢?十几年来,叶张平同志兢兢业业,他知道唯有勤勉踏实,甘于奉献,锐意进取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正气之表率 爱心之楷模
叶老师常说:当老师的要给学生做正气之表率、爱心之楷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在教学和生活中,叶老师都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他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007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他路过安工大门口,看到一位小偷正在行窃,他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将正在窃取一位女生手机的小偷抓住,并扭送到公安局,然后默默地离开了。事后他教育学生,邪恶终究害怕正义,抓小偷时靠的正是正气和胆量。 2008年6月8日 ,叶老师被学校派往另一所中学送考,路上他碰到了一位迷了路哭哭啼啼的小女孩。一边是高考的学子,一边是表述不清的小孩,并且当天还是端午节,考虑到孩子的父母肯定急疯了。为了不耽误送考,他骑车将小孩送到了交警的手上,并记下了警员的警号。晚上他又打电话到湖东路派出所,当了解到孩子安全到家,他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汶川发生大地震,他在班上带头捐款,同学们积极响应。虽然临近高考,但高三(1)班是马鞍山二中第一个捐款的班级,也是捐款非常踊跃的一个班级。
叶老师常常说,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2006、2008他两度被评为优秀党员,得到了同仁们的一致称赞。
耕耘之辛苦 收获之自豪
提到2008届省理科实验班,叶老师充满了自豪之情,他笑着说:“我的学生都是好样的!”其实自2005年叶老师承担这个班班主任以来,他的付出太多,让所有学生为之感动。但谈到耕耘的辛苦,叶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压力越大,动力越足;辛苦之后是自豪!”
班级成立之初,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无法保持同一进度,叶老师经过认真研究,召开座谈会,并给每位课 任 老师发一份基础薄弱同学的情况介绍,建议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针对性教学。课堂多提问,作业多督促。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弥补式教学。
叶老师作为化学奥赛教练,面对化学内容多,知识点烦琐的难题,采取了“官教兵,兵教兵”的策略,让优秀学生登讲台,讲习题,叶老师在一旁指导评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理科实验班的部分保送生,在高考前情绪低落,高考懈怠 ,叶老师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措施,所谓“刚”就是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高素质,高要求。不能满足于暂时的成绩。所谓“柔”就是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要求学生摈弃功利思想,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特别对有些有心理出现障碍的同学,他也多次请学校心理老师辅导、疏导。
所谓天道酬勤。2001-2002,2003-2004,2006-2007学年他所带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级体”,2005-2006年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年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04届高考所带高三(5)班二本达线41人,一本23人,列普通班第一名。2005届年所任教班级有7人进入北大、清华,三十多人进入全国一流名校,彭旭同学获市理科状元。2008年所带高三(1)班共有22人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校,高考中42人达到一本线,36人600分以上,其中王韬、周昂获得马鞍山市理科状元称号。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叶老师无比自豪欣慰。
教研之创新 成果之斐然
刚来到二中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叶老师曾一度感到失落和彷徨,就像一只丑小鸭突然走进了天鹅的队伍中,那么多的名师和特级教师,都是他学习和追赶的榜样。叶老师提到那时的情形,感慨地说:“二中是锻炼人的地方。学生锻炼我,教研环境逼着我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为了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他不断充实自己,虚心地向同行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时为备一节课熬到半夜,想一个解题的策略演算半天。正是凭着这股拼劲,他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2005、2008届化学竞赛成绩斐然:7人获得省级一等奖,2人进入冬令营,分获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和铜牌;2008年10人获省级一等奖,占全省的34.5%,其中一名同学进入化学冬令营,获全国化学奥赛金牌,理论取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几年来他在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高等化学》、《环境化学》等化学专业知识。还先后到芜湖、铜陵、安庆、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并积极参加我市教研室举办的各种化学公开教学或观摩教学活动,学习同行的教学长处。1999年他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硕士,通过三年系统学习,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叶老师常说:“做一名二中教师,教好书是根本,但不学习就不能提高,教育科研是保障。”2006 年他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第一名,2007年在海南举行的“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论文《中学生学法指导》获省级一等奖。
雄关漫道征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任何人而言,光荣属于过去,梦想开启未来。在漫漫教学行程中,叶老师将禀行踏实勤奋的教风,上下求索,更加从容地在学海中扬帆,引领更多的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南京晨报》记者黄饶,2008年12月27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