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今天升旗仪式旗手的是来自高一(19)班班长兼体育委员宋天奇同学。
我们与国际接轨,对于未来从不胆怯,身为国际班新一代的骄子,现代的时尚感与历史的厚重感在我们身上完美融合。运动场上我们屡创佳绩,遇见外国友人也能熟练交流,对于比赛我们锐意进取,以昂扬之姿披荆斩棘,最近更是在心理剧的表演上拿下了优良的成绩。但是,对于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一开始略微陌生的班级到现在推门前便能听见欢声笑语的天地,我们与直角三角形作伴,和孟德尔一次次进行关于豌豆的沟通,更是有着外教Merton的buff加持。我们一直探索着学习的快乐公式,一次又一次努力着,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打破极限,冲往新的目的地。坚持创新,活力四射,我们的青春有着最绚丽的色彩。51个人构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国际班,我们坚信: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高一(19)班班长王馨怡同学作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国际班的王馨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仲春与暮春的交接之际,虽无诗人描述的飘渺的雨丝,但我们伴着阵阵鸟语花香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早在周代,古人便开始在冬至后的第105天祭祖踏青。而对于我们来说,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这一天总是思念先祖,又或是出门游玩的好时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大好春光,万物生长。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正当春色明媚,百花盛开的时候,在学习之余选择和家人出门游玩,不仅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舒缓,紧绷的身体也可以在这时候放松,也可以选择和同学朋友三五成群,骑着车或漫步于无限美景之中。宋代诗人程颢感叹道:“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可以想象到诗人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由此看来,出门踏青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在清明之际,祭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习俗。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祭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文明祭扫。
那么关于文明祭扫,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一、倡导文明祭扫。大力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等多样式、现代式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
二、倡导安全祭扫。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不在山头、林地、墓地烧纸焚香、燃放鞭炮,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倡导环保祭扫。树立绿色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改变传统的祭奠习俗,用环保、低碳的方式进行祭扫,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等。
四、倡导节俭祭扫。不铺张浪费,不互相攀比,以节俭方式缅怀先辈。
五、倡导红色祭扫。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祭扫烈士陵墓等活动。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祭扫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与敬仰,积极营造“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