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由市艺术剧院带来的“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行。
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我校高一年级五个班级的学生观看了演出。 黄梅小戏《打豆腐》《百花赠剑》、歌曲《梨花颂》《九儿》、黄梅戏对唱《海滩别》《爱歌》,还有很多学生熟悉的《十五的月亮为谁圆》《谁料皇榜中状元》《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们零距离了解安徽黄梅独特韵味,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笑一颦无显示出极高的戏曲功底和演出水平,精彩的表演,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该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委、市财政局主办,市艺术剧院承办,学生们在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表演的同时,也了解了传统戏曲文化。活动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活动开始前,一名高三戏曲爱好者跃跃欲试
同学们热情鼓掌,过道都坐满了观众
《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主持人介绍国家一级演员 孙雪莲
黄梅小戏《打豆腐》
黄梅小戏《百花赠剑》
歌曲《梨花颂》《九儿》
黄梅戏对唱《海滩别》《爱歌》
学生观后感:
111班 陶颖
听见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我的心境也有一丝触动。婉转的曲调与独特的音腔串进了我的思绪之间。“黄梅戏”又是怎样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名字呢?
花纹与艺术的结合,演员那极具古典美感的长旗袍在灯光的折射下显得柔和而又静谧,在这份历史催眠下诞生的美好,在她一曲惊出时完全深入了我,和我们的灵魂深处。
或许因为生在这里,这种独特的曲调好像我们的心灵深处共鸣起来。随着对节奏一点点的融入之后,我们的掌声也随着这抑扬的歌声响了起来。
演员,每一位上台的黄梅戏演员,都陶醉在这艺术与自己的世界之中。好像这一曲那一调都使一切都黯然失色。沉醉其中,曲终而梦醒。
一曲接着一曲,由黄梅戏而融入的演绎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主人公那鲜明的形象已然跃在台上,时不时与对话之中这穿插的曲儿也为这一戏点缀了,我竟不知道,生活中的小品也能如此展现。
也许是与戏融入太深,同学也自然与其互动,对话自然之际,也惊叹于黄梅戏演员将戏自然融入。
表演结束之时,后悔之意也开始油发,没有早些了解这文化魅力的小小遗憾也埋藏进了这场表演之中。不过这一份艺术的感染早已深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一份美好也终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感受。
这也终是这一表演想传达给我们的最初的东西了。
114班 左善凝眉——
周五下午,我校五个班的同学在学术报告厅共同欣赏了我们安徽的黄梅戏,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戏曲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的音乐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造就了中国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吹来的风”,可见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说到黄梅戏,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黄梅经典《天仙配》。《天仙配》的戏曲音乐,不论从词或是曲来看,都是非常地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在艺术家们为我们演唱这出戏时,同学们也跟着小声唱了起来。
查阅资料,我知道了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打豆腐》就是一出经典的黄梅小戏,它说的是王小六好吃懒做,将卖线纱的钱,赌博输个精光,无钱买黄豆打豆腐过年,只好掏河沙骗取妻子。妻子无奈,便向三叔公借来黄豆,在二人打豆腐时,小六又搞翻磨子,复假装上吊恐吓欲回娘家的妻子,并偷喝祭酒,弄鬼耍赖。但在贤良妻子百般规劝和行为感动下,小六幡然悔悟的故事。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让同学老师们都笑的前仰后合,连连叫好。
演出结束后,我对黄梅戏的兴趣更深了,作为安徽人,我们一定要学唱黄梅戏,传承黄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