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励学 敦行

教学科研

教研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 聚焦精准教学,探索深度学习,铸就关键能力——杨威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讲座活动

聚焦精准教学,探索深度学习,铸就关键能力——杨威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讲座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4阅读次数:

2025年3月4日,马鞍山市杨威高中生物学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讲座活动在马鞍山二中行政楼五楼教研活动室举行。名师工作室成员、马鞍山二中生物组教师以及市内部分生物教师参加会议,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科教研员禹萍老师莅临指导。本次讲座点燃与会教师对AI时代教育本质的思考。

杨威老师以“聚焦精准教学,探索深度学习,铸就关键能力”为题,从新课标的育人导向出发,勾勒出一幅教学改革的蓝图。 “做大”:以大单元教学打破知识碎片化,构建学科全景; “做深”:以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追问“为什么”,而非止步于“是什么”; “做项目”:以跨学科实践缝合学科边界,让知识在真实问题中流动。“教、学、评的一致性不是流程,而是思维生长的闭环。”杨威老师的总结让台下教师陷入沉思。

胡金蓉老师以《信息技术:生物学教学的智慧“合伙人”》为主题,结合省级课题《大数据赋能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四阶测试”与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分享了AI从工具转化为“教学伙伴”的心得。 “大数据不是数字的堆砌,而是读懂学生的‘密码本’。”她现场演示了“四阶测试”如何破解教学盲区,助力精准教学。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育更懂人性,AI时代的生物学新课堂模式在探索中。

市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含山二中袁晓娟老师作了《数字赋能·学科协同·实践创生:数智背景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推动中学生物学教学提质增效》的专题讲座。袁老师先从教学的多个维度如何提质增效引发大家的思考,再从国家教育政策引领、资源推荐和应用三个角度来阐述为什么、怎么样去提质增效。跨学科实践是目前的教学活动热点,袁老师从主题选择、目标设计、资源整合、任务实施和表达反思五个方面,通过分享实践案例生动具体地解构了跨学科活动的过程与内涵。袁老师强调,跨学科实践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多元碰撞中形成“科学家思维”。

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的陈雅丽老师和马鞍山二中的汪白玲老师分享了她们关于安徽省作业设计大赛的参赛经验。陈雅丽老师在作业设计比赛中以学生的兴趣为锚点,利用多题型、多角度、多方法构建有用、有趣、有深度、有温度的生物学作业,她让作业不再只是知识的复刻,而是思维的万花筒。汪白玲老师的设计中突出课前知识回顾与资料搜集、课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动手能力、课后创设多元性的学科融合情境这一主题框架,强调评价中的主体性和过程性。两位老师的设计从基础夯实到思维探险,层层递进,趣味与挑战并驱。

生物学科教研员禹萍老师在最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和点评。她提醒老师们尽早接触和应用AI帮助教学,在纷繁的教学活动与形式中依然要抓住育人的主体思想,不忘初心。这场讲座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AI时代教育者的坚守与突破。技术不是答案,而是提问者。课堂不是容器,而是生长点——而这,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撰稿人:钟静晨 一审:杨威 二审:孙滨 三审:王东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