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阳:
今天是第九天,美国之旅的尽头也若隐若现。来到这里,不光是观光旅游,还有学习。所以,今天我们迎来了在美国的第一天课。第一节课是英语交流课,老师是一个中年男人,个子不高,但很有精神,似乎是美国本地人,有一口流利标准的发音。由于英语词汇的匮乏,在这个全英文教学的环境中学习很是吃力。虽然听不太懂老师在说些什么,但那认真的表情,卖力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在全心全意的为我们负责,为工作出力。第二节课是对美国历史和地理的介绍。老师用幻灯片的方式概述了美国不长但很有分量的历史,更深入的介绍了美国的地理环境。虽然听不太懂,但根据图示以及一些常识还是理解了老师大部分的一起。
通过这一早上的学习,我明白了英语的重要性。我知道了回国后要在英语口语以及词汇方面多下功夫,为下一次出国做准备。
许志强:
一如洛杉矶四季不变的天气,今天亦是阳光毫不吝啬的一天。享用过午餐,我们迫不及待地在宿舍楼下集合,开始了我们对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游览。尽管已经在UCLA生活了近一天的时间,但我们对这所学校的了解这才刚刚开始。
跟随着学校导游一路走,我们先是停在了一座小熊的雕像前。他微张着嘴,略歪着头,既像是在轻声叫唤,又像是在饭后悠闲地散步。这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就是我们UCLA的吉祥物Bruins。
继续向前,便来到了一眼喷泉后的两座建筑,分别是Royce Hall 和Powell Library。它们都是由红色和淡黄色的砖堆砌而成,与蓝天绿树交相辉映,充满了异域风情。走进其中的Powell Library,那些巧夺天工的玻璃窗,古色古香的地砖以及吹影镂尘的的吊灯,无一不在幽幽地向我们吐诉着他们的文化和历史。
穿过古树成荫的小径,我们又见识了UCLA的运动房以及各个专业学科的的教学楼。虽只是惊鸿一瞥,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不远处的草坪上,许多同学正在扔飞碟,校园里充斥了他们的欢笑声。这让我们看到了UCLA的另一面,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美国素质教育的影子。正如UCLA的校训Let there be light(要有光)一样,如花朵盛开的阳光下,树影斑驳交织成一幅意象画,诠释着未来的希望。
虞觉非:
午饭后,两位学长带我们参观了UCLA风景如画的校区。尽管它并没有哈弗那样的名气,电影里许多哈弗校园的镜头都取景于此。
地处少雨却人口众多的加州没有使校园变得干瘪。相反,校园和校园里的学生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地处喧嚣的洛杉矶,更使学校增添了一种大隐隐于世的感觉。吸取了繁华的同时也拥有宁静和专注。也许,这就是UCLA能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前20大学的原因吧。
学长告诉我们校医院是世界上最好的医院之一。许多名人为治愈顽疾来到此地,许多也在此辞世,校医院也是加州第一例艾滋病的发现地。学长又说他们的校报是加州发行量第三的报纸。这些让我对这所世界名校究竟有多强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在盖蒂中心俯瞰,天使之城蔓延向远方,直至目力极限之外,直至融入蔚蓝的天际,直至被海平面取而代之。在离机场80公里之外时我们就能看到绵延不断的建筑,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向我展示了人类究竟能够占据多少自然的领地。
刘奇:
在西部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全美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盖蒂中心(Getty Centre)。
整个博物馆的色调以白色为主,配合独特的曲线式建筑,坐落在山顶上,给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
同时,里面的藏品更是不负其盛名,梵高的《鸢尾花》,莫奈的《谷堆,雪景,早晨》等只能在美术书上看到的世界名画如今真实地展 现在我面前,这种震撼于我是无以复加的。
然而,令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建筑,不是名画,不是摄影,不是雕像,而是信任。有一个细节,盖蒂中心的所有美术作品都是敞开陈列,没有玻璃柜,没有隔离绳,任何人都可以贴近画面仔细地观赏,包括我说的那几幅世界名画。在国内,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尤其是世界名画,肯定是装在玻璃柜中,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上隔离绳,说不定还要限制个人参观时间。不是说国内的做法有什么错误,我只是感觉到国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堵冰冷的墙,散发出令人绝望的铜臭气息,并且随着诸如碰瓷,食品安全,医患矛盾等问题的发酵这堵墙还在不断壮大,让本来就微薄的信任更加消失殆尽了。我想馆方的做法不仅是体现了信任,更是一种对艺术品的尊重。
“如梦如诗,亦真亦幻”,这是摄影展馆前的一副对联,也是我对这个博物馆最赞同的评价。
王志杰:
下午1点,我们驱车赶往举世闻名的艺术品集中地——盖蒂中心。仅上路十几分钟后,便看到绵延的圣莫尼卡山脉上坐落着一座奇特建筑,简洁明朗的线条勾勒出这伟大的博物馆,也吸引着我们追求艺术的脚步。
访客每天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一想到我也是有幸欣赏馆内真迹的访客之一,便使我胸腔感觉一阵阵撞击般的兴奋。看着画作的作者的名字更是像穿越时空的话语,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传奇。
或许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叙述它其中万分之一的珍藏,但其实走出它,这博物馆本身便是一件惊艳的藏品,在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计背后,更值得称赞的是博物馆的主人——保罗·盖蒂,一位为了艺术花费十亿美金建造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