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是一群怎样的存在?
高119班 刘霄昂
一直以来,“绅士淑女”似乎成为英国人给予世人印象的“定妆照”。外穿西装或风衣、内着白衬衫、脖子上系根领带、头顶上带着高筒礼帽、手上拄着一文明杖的男士,身旁再陪伴着一位身着华服长裙、头戴帽饰、体态风满的女士,成为无数文豪笔下的经典。
从小,我便被家长要求做一个“绅士”,自然就期待着身临其境见识一下真正的绅士之国。这次来英国,对“约翰牛”的考察自然成为重要部分。
刚到伦敦,我发现,在现代社会的钢筋水泥中,传统的、符号化的“绅士淑女”已难觅踪迹,伦敦只是一个有活力的普通大型城市而已。但,“一个伟大的名族必有其独特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点滴之间,我还是搜寻到“蛛丝马迹”。
有人说英国人是冷漠孤傲,自命清高的。或许这是曾经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光环下的“遗老遗少们”给人的感受吧。不过我感觉这个国家带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温暖:大街小巷,耳边总能听见“please(请)”“thank you(谢谢)”的字眼,置身于一种高尚、高贵、高雅的礼仪之邦氛围中,自己的言谈举止也变得更加“绅士”了。
英国人是热心的。在约克时,因为购物付账匆忙,我差点丢了相机,一位素不相识的店员及时叫住了我;在国家美术馆,一位管理员见我百无聊赖地瞎晃悠, 主动向我指明了通向梵高的名作《向日葵》的展厅之路;在伦敦眼的观光车厢里,我轻轻地哼着《友谊地久天长》,一位同乘的英国老者主动为我指明了滑铁卢桥的位置——这正是电影《魂断蓝桥》的取景点,也是我为之魂牵梦萦的地方。
英国的一切在我看来是极精致极romantic,就连厕所都打扫得如此干净,甚至还飘着淡淡的清香。广场上的绿草不带杂色,古城的墙砖细腻依旧。作为一个军事迷,亲眼所见皇家卫兵那一身华丽军装,那惹眼的“一身红”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迁依然如故,初心依旧。放眼满街雕塑——对历史之敬重及守时,或许也是英国人的优点与性格吧。
“约翰牛”究竟是一群怎样的存在?他们还是绅士淑女吗?——或许,时代在变,而最难得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气质,正是这气质塑造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