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励学 敦行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项目 - 鲁燕老师在新西兰

鲁燕老师在新西兰

发布时间:2014-08-22阅读次数:
东西大不同
 
一、饮食作息
吃的就不多说了,老外吃的就那几样,你懂的。中国的食物那个五花八门的国粹啊!更可怕的是他们每天只在晚上吃一顿像样的,早餐和中饭就是两片面包加点果酱就过去了,刚开始来的那两天我是真心饿啊!可是在做饭上花的时间少,时间也就省下来了。所以新西兰的上班上学时间一般8:30到晚上5:00,中午吃饭休息只有40分钟到1小时左右。学校早上8:40左右到下午3:15放学,中午只有30---45分钟的吃饭休息时间,放学后是满操场奔跑打球的学生。
二、教育体制
到目前为止,我在我所任教的St. Peter's college 已经待了两周了,这两周我几乎把他们的所有课程都听了个遍,并逐步尝试开始我的中文教学。St. Peter's college是一所天主教会学校,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多了一个宗教学习。学校从7年级到13年级一共400多名学生,教师50余人。学生和老师以天主教徒为主,当然也有其他教一些教徒或非宗教人士。新西兰的教育体制和我们截然不同,以高中为例,具体表现在:
(一)学分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11年级到 13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中吧,从11年级开始学生开始修读新西兰全国教育成绩证书(ncea)。学生通常在11年级修读level 1的课程、12年级level 2、13年级level 3。学生在每一level中要修满80个学分。这80个学分来自六门合格学科学分的总和。学生每一科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总成绩汇总得到的。只有通过这三个level,才有可能升大学。大学的最低门槛为3门level 3的指定课程每门14分以上共计42分以上,10个学分以上的level 2或level 3的读写课程,10个学分以上的任一level的数学课程。可见其教育体制更关注的是学生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重视课程的选择性,兴趣与能力相结合。不得不说的是新西兰的课程设置真的很多样,给了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每一年级的学生必须修满六门课。11年级四门必修课:宗教学习、英语、数学、科学。选修两门。12年级两门必修课:宗教学习、英语。选修四门。13年级一门必修课:宗教学习。选修五门。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年级的学生可以选不同level的课。高年级也同样可以选低level的课,涉及到拿学分,选课就不能光凭兴趣了,还要结合自身的能力水平,所以选课要慎重。
(三)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选修课真是种类繁多。与大学升学相关的指定科目有:会计、生物、微积分、化学、古典学研究、建筑与机械技术、舞蹈、设计与视觉传达、数码技术、戏剧、经济学、地理、历史、音乐研究、体育、物理、统计学、科学技术、毛利语。与大学升学无关但仍然有学分的选修课有:绘画、制版、服饰设计与手工、食品知识与烹饪、摄影、幼儿教育、商贸学。这些课很实用,有些课像食品安全和烹饪、摄影等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在课上会教授很多的理论知识,学术性很强。有这么多课可供选择,St. Peter's college的校长得意得说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他感兴趣的课。
(四)对特殊群体的支持和帮助,最终使他们不特殊。对于临近毕业而学术成绩仍然特别薄弱的学生,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学校会带他们走进各就业领域实习,以帮助他们明确就业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或残障学生,学校设有专门的帮助中心,平时这些孩子进正常的课堂上课,只是他们每人都有一名教师不离左右,随时帮助指导。这样的做法明显提高了财政支出,但是新西兰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希望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融入到正常人的群体中,不断学习以缩小差距,并最终被常人接纳。
毛利学生能选择任一学校入学。毛利文化在新西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很多学校都教毛利语,并教学生学习毛利人的haka战舞。大型的赛事和庆祝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人们跳haka战舞。学校和公共设施景点的介绍说明都有英语和毛利语两个版本。正如我的住家phil所言,其实毛利语作为一门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它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可言,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学习,纯属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在社会经济极其商业化的今天,毛利人已在逐步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如果没有这样的保护,毛利文化会很快走向消亡。可以说新西兰为保存毛利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