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想过,在离开大学校园的十二年后,自己还能再次走进大学的校园,以学生的身份。
2017年1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9名中小学老师一起,我踏上了追寻梦想之旅,飞往英格兰。和我同行的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并且都十分优秀。他们中有的36岁就被评为特级教师,有的30未到就已经是学校的教务处主任,有些在美国教过一两年的汉语,还有些参加过多项全国性的比赛,并把一等奖纳入囊中。能与他们一起度过这12周,我深感幸运。
我们的目的地是英国南部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Brighton。这是一个英国年轻的城市,与其它老城相比,思想相对开放与包容。洁净湿润的空气,自由飞翔的海鸥,绿草茵茵的牧场,这一切对于来自丘陵地区的我来说,十分新鲜与诱人。
第一天我们到达Brighton已经很晚。在组织的安排下,我们分别住进了不同市民的家里。我的住家女主人Kerry是一个单身妈妈,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生活不太容易,因此她参加了学校的Host family计划,这样她就可以有一份额外的收入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她为我提供每天的早餐和晚餐,而中餐则需要自己解决。我的同学们的住家有的与我类似,接收外国学生来改善家庭条件;而有的则是退休的老年人希望为自己找个伴,或者是想要感受世界上不同的文化,这样的住家条件相对会好一些。一般来说,大多数住家提供的食物非常普通,早餐只有牛奶、麦片和吐司,而晚餐有时甚至是微波食物。英国的食物大多清淡,几乎无油,盐也相对少很多,我们的中国胃不是太适应,女士们在无可奈何下只好吃一些非常甜的零食,但是不爱吃甜食做补充的男士们,12周下来,都瘦了6斤以上。中餐对于我们而言是奢饰品,一份普通的盖浇饭都在5镑以上(折合人民币43元左右),因此只能偶尔开开荤。
我所居住了12周的房子是在英国很常见的一种房子,楼下客厅、厨房、主卧和一间小次卧(我的房间),楼上卫生间和另外一间卧室,房子前面有小块花园,后面是一个长形的后院。它距离学校的直线距离并不算远,但是由于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在早晨的高峰期需要超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学校。火车是最便捷的去学校的交通工具,可是无法使用我们要办的交通卡,单程价格不菲,只好无奈放弃。在后期熟悉了当地环境后,我便开始每天清晨步行去上学,全程一小时二十分钟,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
第二天,虽然由于时差的原因,大家都比较疲惫,但还是按计划在清晨赶到了我们集合的地点,Brighton大学的另一个校区falmer,这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12周中度过最长时间的地方。
当天我们就拿到了学生证,被带领参观了学校校园及设施,受了必要的使用培训,并去了市中心办了公交卡。这让我们不禁惊叹于学校工作的高效率。
Brighton大学在全英综合排名不高,但它的教育学院却是全英排名第一,全球第四。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很满的课程,每天三节,每节课一个半小时(9:30-11:00, 11:30-13:00,14:00-15:30)。这样的课程时间设置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午餐的问题就比较难解决了。11点吃饭太早,13点吃饭又有些晚,而且学校提供的学生厨房很小,容纳不下我们这么一大群人,后来大家不得不每天分组去就餐,13点去的同学们会带一些零食,中途补充能量。
我们的老师们各有风格,有的在教材编撰和学术研究方面成就非凡,有的主攻教学材料和活动开发,还有的对文化钻研颇深。他们开发了一整套成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受益匪浅。
在短短的12周中,学院给我们安排的任务可称得上繁重。除了每天的课程外,我们需要完成两次模拟教学,一篇论文,参加三场考试,并且还要以小组的形式做一个文化博客,挖掘英国文化中我们所感兴趣的方面。老师会给我们每一项任务打分。幸运的是,我顺利的通过所有的考核并且拿到了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
除了学习任务外,学校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历史建筑,电影俱乐部,志愿者活动等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社会活动计划。学校工作人员带着报名的同学们去感受英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英式早餐到英式下午茶,从保龄球到迷你高尔夫,从公园徒步到镭射party,这些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亲身体验英国文化的宝贵机会。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对英国的教育自然格外关注。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专门介绍英国教育的课程,而课下,学校也安排我们去了一些去中小学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The Petchey Academy的学校。这所学校位于伦敦一个贫穷的学区,接收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是一所公立学校,校内还开设了孔子课堂。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两点。一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公立学校称为public school,而在英国却并非如此。英国的public school有可能是一所私立学校,比如著名的伊顿公学就是Eton Public School,而它是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英国公立学校的正确用词是state school。还有一点,在英国academy有时被用于中小学结合的学校名称中,不作学院使用。此类语言文化差异不一而足。
这所学校令我们感慨良多的是,因为它的学生中有些孩子的家庭十分困难,中晚餐都无法得到保障,有时只能让孩子以一小包薯片充饥,所以它给它所有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以此来保证孩子们的营养摄入。一直以为这样的情况只会存在于各国的偏远地区,没想到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核心竟然也会发生,这让我们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也为此觉得十分遗憾。
12周,转瞬即逝。在这段珍贵的学生时光中,我静下心来走了一些路,读了一些书,上了关于英语教学法(作为外语)、教学材料和活动开发以及英国文化的课程,受了全方位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观察和体验了以我所教学的目标语言为母语的国家的方方面面,改正了一些原本的错误认知,从我的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教学及为人处事的方法,收获了更开阔的思维和心胸,养成了更平和的心态。
这会是一段终身难忘的时光。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英语组施玮老师。施玮老师于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赴英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