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第三天:
The third day in Germany
波恩掠影
---高二年级 夏可颖
晨起收拾行囊,因想到今天来校上课,心向往之。在同老师礼貌的打过招呼后,我和哲哲(盛中哲)坐到了最后一排。三天的时间,我们已经逐渐适应了一切,也开始习惯于德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连接上了两节社会科学课,我们在校长办公室参加了一个小型欢迎会。波恩市立高中的校长与本校储老师等各自陈述了友好问候和今后期盼。欢迎会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进行,虽然双方语言不通,但真挚的友谊构造起彼此沟通的桥梁。双方就彼此交流深入交换意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也交流了在德国的体会,对德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善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观校园后,我们跟随老师去吃午餐,一些中学生围坐于餐桌前,用并不熟练的中文大声呼喊着“你好”。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向我们招手。当被问起能否拍照时,他们摆出最自然的状态展示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动于他们热情的笑容,我向他们展示出中国学生最热诚的一面。听闻下午哈特伯格区的区长要接待我们,不禁倍感荣幸。漫步在富有田园气息的城市,我们踏上了前往区政府的道路。区长因会议的缘故无法接待,副区长向我们表示了歉意。严谨而不失诙谐的副区长代表此区领导向马鞍山二中一行表示感谢。中国与德国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两国之间政府往来频繁,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波恩与马鞍山互为友好城市,两校历史相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教学经验,共同为中德友谊的发展作出典范。作为中国学生,我们都明白固守传统必将导致落后与衰败,而发展与兴盛的源泉是开放与合作。波恩三日,获益良多。但我们只能管中窥貌,未见其全。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来此交流学习。这也是个最初的发端,我们将不断深入。正如丘吉尔所言,这不是结束 的开始,更不是开始的结束,而是开始的开始。


从左至右:庄严、沈勇(在德国的马鞍山人)、高中部校长、储成俊和岳付稳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