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励学 敦行

党团工会

党建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会 - 党建工作 - 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高一年级开展研学旅行

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高一年级开展研学旅行

发布时间:2021-05-20阅读次数:

2021年5月8日,马鞍山二中高一年级师生齐聚操场,开始了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研学旅行活动。此次研学的主题是“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同心向党     寻根之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高一年级(2)(8)(15)(19)班师生跨过马鞍山市长江大桥,来到了研学的第一站:西梁山烈士陵园。全体师生在静穆中,参观了馆内的图片,雕塑,油画等实物,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的革命斗争场景和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绿叶繁茂,各类花卉争奇斗艳的台创园,一片生机盎然,令人心神愉悦。“人过圈绳”让同学们明白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小部分在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击手传杯”则提高了同学们身体的协调性与团队的配合能力。

研学的最后一站是运漕古镇。到了古镇,迎面看到古镇的大门——一座徽派石牌坊。一侧的木质标牌上有导览图和古镇的文字介绍。牌坊虽说是新建筑,也为古镇增色不少。穿过牌坊,就进了古镇,青石小街打扫得干干净净。老街两边的房子新旧夹杂,新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种,风侵雨蚀了几十年,也有了点沧桑感,与解放前的那些歪歪倒倒的木板楼挤在一起倒也不显得突兀。运漕古镇有着近千年的繁华历史,更有着一段关于清朝第一重臣李鸿章与当地商人袁百顺的佳话,当初李鸿章招募淮军并训练时,曾因太平天国的偷袭落荒而逃,幸而被运漕商人袁百顺所救,而后来著名的袁公馆也正是为袁百顺所建。这座古宅,依然透着一股沧桑和淡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而存在。

伴随着傍晚落日洒下的余晖,我们满载着收获与欢乐踏上了返校的路。一天的研学旅程虽不算长,但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美好回忆,他用那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的人生画卷添上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102 强哲宇辰




青春之行   初心如一 

春之将尽,没有初春的料峭,也未掺入盛夏的闷燥,正是研学的好时候。高一年级(3)(5)(11)(13)(16)班师生顺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

令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华阳洞。走过绿意幽然的林荫小道,同学们从“天洞”入了华阳洞。洞内凄静潮湿,倒与洞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学们进洞之后都显得十分激动,却不着急,也没有推推搡搡,而是排着队有序前行着。不同于进洞前的聒噪,同学们在洞内安静了许多,认真地听着导游的讲解。

洞内奇石、壁画数不胜数,我们看了都暗暗称奇,惊讶于大自然的精妙手艺,敬佩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三面佛”容态安详,“龙腾虎跃”栩栩如生……

洞内道路崎岖不平,加上地上湿滑,路并不好走。不过在行进过程中,前面同学在导游的带领下都十分小心,走到不好走的地方也会向后传话来提醒后面的同学。这样一来,洞内虽冷,同学们的心却是火热的。

这次研学,与其说是旅游,倒不如说是一次学习、一次思想的洗礼。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道“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想一想,古今中外的名人哪一个不是有“志”才能成功的?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坚定意志,勤奋向上,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啊!在这次活动中,撒播了欢笑,留下了感悟,收获的是可贵的如钻石一般灿烂的集体精神与关爱的意义。   

——105  吕雁飞





铭记历史 续写辉煌

在军事训练基地的“小军人”一日体验活动结束之后,仍久久回味,似是品出些什么又涩又甜的味道。

含山博物馆的灯光明亮而温暖,在柔和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了一场同过去对话的神奇经历。厚重古朴的气息已渐渐酝酿开来,我们隔着玻璃柜同文物对视,虽触不得、闻不得,却仍能从心灵深处感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仿佛内心深处早已种下一颗历史的种子。血液里的历史分子已开始活跃,我们渴望了解更多,或关于凌家滩,或关于含山。我们仍然为已看了无数遍的陶器玉器感叹,也为初识的玉璜的精巧而感到惊诧。我们在“玉人”的世界中领略了古人的高超手艺,被不同样式的手工装饰品瞭花了眼睛,更是见识到“大玉猪”——镇馆之宝的壮观。文物的完好保存,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了红色基因。

穿上迷彩服后的我们个个显得昂扬上进,意气风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着最为鲜活的形象,应当眼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迷彩服一上身,便意味着“军人”身份的体现,哪怕只是一天,一小时。在错落纵横的层层障碍之间,我们进行着激烈而又紧张的“战斗”,子弹打在身上的疼痛更加激发了每个人昂扬的斗志,更为坚定地“冲锋陷阵”。在摇摇晃晃的空中云梯上,我们竭尽所能维持自身平衡,踩好每一步,把握每一个前进的机会。手握手、肩并肩,我们四班团结友爱的精神也在这个项目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在整齐划一的枪靶面前,每个人都手握AK47尽力以最标准的姿势打中每一发子弹,时至今日,我们也终于体会到:“原来射击是这样的一种感受!”实践出真知,一天的实践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了红色基因。

坐落在村庄中的渡江战役后方野战医院遗址也值得一提!尽管强烈的紫外线和高温让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但大家都依然以最认真专注的态度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以揭开这片地方的历史面纱。耳边是讲解员姐姐清晰又动听的介绍,眼前是始终坚守的人民英雄事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的引领,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了红色基因。

高温比不上刀山火海的难熬,水炮弹打在身上的疼痛也远远不及英雄们身上所挨过的一刀一剑。一天的军事演习让我们精疲力尽,却也愈发让我们明白了过去的艰苦。细细品味一番,恍然发觉,涩的是英雄受过的苦,甜的是现在的美好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百年华诞,续写辉煌。  

——104




牢记使命   初心如一

头顶明媚的阳光,我们来到了旅程的第一站——西梁山烈士陵园。走过陡峭的百余米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西梁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作为“渡江战役第一枪”的发生地,西梁山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敌军激战三昼夜的顽强气概,见证了革命先驱杀敌御辱的动人篇章。

我们在纪念碑前久久伫立,曾经革命先驱浴血奋战的土地,如今已是花红柳绿,绿树成荫,让我们很难想象,曾经的西梁山,曾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静静地伫立,七个大字在阳光下愈发闪烁,纪念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的姓名,一笔一划都是血与泪的见证。狼烟四起时他们横刀立马,国难临头时他们挺身而出。也许碑文会随着时间的风化而渐渐模糊,我们对烈士的崇敬与缅怀却在时光长河中愈发清晰。

我们端着花篮,庄重地放在碑前,献给长眠于地下的英烈。此刻,我们开始默哀。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张望,千言万语化作我们沉痛的悼念,即便汗水顺着脸颊缓缓流淌,也不曾擦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剩飘扬的五星红旗流动着先烈的鲜血,滔滔的江水诉说着先烈的忠诚。不约而同的,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诗句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先烈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已悄然立起一座丰碑。

午餐过后,历经一系列文化的熏陶,我们来到了林海生态园,进行户外拓展项目。炎炎烈日掩盖不住我们的热情,扑面的热浪也抵挡不住我们的欢声笑语。真人CS中,我们端着枪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丛林穿越中,我们历经一番力量与勇气的考验,克服一个个恐惧,迈出一个个坚毅的脚步,在彼此的帮助下,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射击打靶的游戏中,我们弯弓搭箭,随着“咻”的一声,让离弦之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紧接着命中靶心。镇淮楼上,我们极目远眺,一览风光;在刘禹锡的陋室中,我们吟诵《陋室铭》,感受刘禹锡的傲岸情怀;百花园中我们胜日寻芳,观赏美景;声控喷泉前我们大声呼号,欢笑声甚至可以响彻云霄。

在一天的充实旅程中,我们不仅受到文化的滋养,更历经了勇气的考验。一天的时间虽短,但同样充满义。              

——101  水恒玉



放飞梦想,激扬青春

2021年5月8日,我们开始了“放飞梦想,激扬青春”的一日研学之旅。徒手捉鸡、菜园大作战使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许多在家里从未帮父母做过任何家务的同学对生活的不易有新的体会与认识。我们还在教官的带领下做了有趣的拓展活动,通过集体的合力,完成了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使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也让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要用好团队合作。

在都市中生活了很久的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当涂乡村,大家都倍感新鲜与兴奋。我们在乡间小路上奔跑嬉戏,在碧绿的田野中呼吸清新的夹杂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这种快乐是我们在城市中难以捕捉的,在这里,我看见的是同学们欢快的笑脸,没有羁绊、束缚,将心灵放飞于这风景旖旎的乡村。

午饭后,生日在5月份的同学们过了一次特别的集体生日会。我有幸加入其中,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大家都应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才能无悔地燃烧自己的青春。这次研学活动令人难忘,时时记起,每每感动!期待下一次的研学游。                               

——107 董世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