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归兮
顾黎明
援疆已过三百日,才见月隐又西沉。心有千牵惜时短,恨别意恐心难分。眼看着启程回家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欲离难舍,感怀的触点在渐行渐止的旅途上不断的下降。往日里平常无稽的一些小事,居然也莫名地亲切起来。曾经的过往已成梦中的牵绊,因此每天上班之前都叮嘱自己:抓紧时间。到了学校后,一有时间就与当地的民族老师和学生扯话把子唠嗑,学他们讲维语,了解他们的习俗,聊家长里短.。这样的日子很快乐,来不及细嚼慢尝,然而当有学生问到:老师,高三的时候还是您带我们吗?一时间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回想起刚来皮山高中时,每当课堂上遇到选择题,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是从A到D,莫衷一是。若是遇上简答题,能回答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弄得我的心里跟着直犯嘀咕:这如何是好?后来了解到,在皮山县,学习基础最好的学生被选到内地学校------也叫内高班,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往往选择到和田市区的二中或一中就读,然后再进行分流。初中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安排到我任教的皮山高中,与其同龄的青少年则分配到皮山职业高中。可想而知,在原本教育就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这些留在县里读高中的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困难是无法想象的。下课时,每每听到学生同声:老师辛苦了!我的心底不由得泛起阵阵波澜:孩子们,不容易呀!真正辛苦的是你们呀! 随着和他们相处的日子久了,纵使学生中偶尔的一些小调皮也那么的OMAK(维语中可爱的意思)。课堂上遇到学生给出的五花八门的答案时,发现自己不仅没有诧异和半点的埋怨,心里竟生出奇妙的爱怜,生怕一不小心挫伤了他们。于是,变着法子的引导他们,学着用维语来评价他们的表现:BAIK KA LTIS(真棒)。我那蹩脚的维语反到使原本非常吃力的课堂奇迹般的轻松起来,教学不再是一种压力,情感的互动和交融让彼此都很乐意接受。以至于,当学校从四月份开始实行每月休息一天的作息制度时,心里反倒暗自高兴起来。如今,离别日子愈来愈近,心里既充满了回家的渴望,又不免怅然若失。曾经令人生厌的风沙和那一望无边的荒漠戈壁正在变成抹不去的怀念,想到将要到来的离别,心里又不免生出些感怀。

到新疆来,是我心中遥远的心愿。其实早在06年的时候,我差一点就要踏上这片梦中的热土。记得,那年孩子参加高考,正好自己也在高三年级。高考结束后,按惯例,学校和年级部奖励高三年级的老师一次旅游的机会,当时旅行的线路就是到新疆。没想到最终当我走进新疆时,不是行者匆匆,而是着实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一年。把人生中唯数不多的有质地的一段岁月留了在新疆,这样的结果于我是再好不过的,她也让我更加相信:梦里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在新疆的岁月虽短,但她带给我的收获是沉甸甸的,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刀光剑影,听到了席卷大漠的鼓角争鸣。她让我感受到了祖国母亲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在这里,不同的肤色下面有同样的心,不一样的语言发出共同的心声。抬望眼,绿洲守望着生命,挺拔的白杨枝无旁逸,直向蓝天,雪山的柔情在玫瑰花的枝头恣意的绽放,红红的大枣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在这里,你可以抚摸千年核桃树的沧桑,你也可以伫立在远古时期牧人镌刻的桑珠岩画前默默地遐想。或许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家大业大的不易。纵横阡陌的古路新丝、旧貌新颜物阜民安的盛景会让你禁不住的感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回首这一年的援疆路,心因为远离而牵动,路遥孤影摇曳出情重宜长。一幅幅充满感动和温暖的画面让曾经预想的困难幻化成斑斓的色彩妆点着一路的风景,也让我笃信执念如果不曾何来有…
再有一个月的时间,此行将要到达终点。在这段时间里,我常常幻想着离别时的情景。我不知道我与这里的老师、学生日后是否还有再见的机会,我也不知道我们彼此是否会有“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的惆怅。或许只有默念才能抚慰我行将归去的忧伤,愿我们彼此循着季节像诗一样的生活、朝着梦的方向,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那样: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