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刘声华老师班主任工作侧记
刘声华 老师是一位驰骋教坛二十五年的宿将了。他是一位视教书育人事业为自己生命的教师。二十多年,春华秋实,风雨人生,倾情奉献,与学生一同成长,一路坎坷,一路高歌,谱写了一首教育者艰辛且快乐的人生华章。
一、 为师之德,“爱”字当头
刘声华 老师生长在当涂农村,早年有过艰辛的求学经历,深知读书重要,求学之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师长的关爱与帮助,大学毕业走上讲台, 刘声华 老师始终怀着一颗滚热的心面对学生们。
刘 老师先后在当涂县黄池中学、当涂二中任教,皆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3年调入马鞍山二中,担任高二(8)班班主任以及三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当时的高二(8)班学风较差,纪律不整,不少学生学习滑坡,情绪低迷。 刘 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 刘 老师深深体会到一个班主任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时下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挽救帮助一个学生,就为一个家庭支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促使 刘 老师必须面对,一颗火热的爱心召唤 刘 老师必须立马做起来。 刘 老师一方面大刀阔斧整顿班级纪律,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交流,与学生谈心,用责任感召责任,用爱心唤醒爱心。03年12月份底,时至深冬,忙碌了一天的 刘 老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吃罢晚饭,倦意袭来,靠在沙发上,大脑里出现了挥之不去的情形,班上的张姓同学,一双迷茫的眼神总刺痛着 刘 老师的心,让他无法安歇。这位女生性格内向,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总上不去。 刘 老师觉得问题不可拖延,要尽早了解,设法帮助解决。外面寒风凛凛, 刘 老师骑上自行车,消失在夜色之中,一路走,一路打听,转过大街,穿过小巷,一小时后,终于到了张同学家。 刘 老师的到来,让家长很是意外,天气这么冷,老师还来家访,感激之情无法言表。 刘 老师详细询问张同学在家中的学习状况,发现该生属于苦干而不得法的类型,针对这种情况, 刘 老师耐心地向该同学提出建议和要求,要求张同学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不要盲目做题,要认真总结自己做错过的题目,要有个纠错本。张同学认真听取并接受了 刘 老师的建议与要求。 刘 老师离开张同学家的时候已是灯火阑珊,夜深人静了。我们已无法记述 刘 老师在班主任生涯中有多少次的深夜才归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张同学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05年高考前,该生信心倍增,参加了三所大学的自主招生,后被天津南开大学录取。一颗爱心,一片晴空。
二、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刘 老师抓班级管理突出一个“硬”字,敢于碰“硬”,一身“硬”气。在如今的世风下从教者能如此殊为难得。这是缘 于刘 老师对育人的理解:教书先育人,育人有规矩,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校规校纪,全班同学必须人人遵守,概莫例外。 刘 老师自嘲为班级管理的“抹平”理论。
也许是机缘, 刘 老师在马鞍山二中工作以来,都是从高二接替班主任工作。每次接手,总要在家长会、班会上反复强调,只要进了我 刘 老师的班级,所有同学一律平等,不管是干部子弟、富人子弟还是其他什么特殊关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06年秋季,一个新的高二(6)班班集体交到刘老师手上,班级有不少“关系户”,个别学生自视“有背景”,“有来头”,把自己置身于纪律约束之外。刘老师感到这样的学生不调教,既影响班风,又积习难改,走上社会贻误终身。一次课间操,有两位同学无故不参加,刘老师发现后询问为什么,该生以不会做为推托,刘老师说,不会做不要紧,我去请体育老师教你,你每天放学后练习,直到练熟为止。一周、两周,终于让该生入了规矩。这期间有家长不理解,托关系,找门路,为孩子开脱,刘老师不为所动,坚持要求。一学期过后,这两位学生,从平时的散漫自由转变为班级的优秀分子。08年高考,其中一位考上了北科大,一位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
家长由当初的不理解、抵触,转变为逢人便说 刘声华 老师班主任工作有魄力,孩子成人成才全受 益于刘 老师,千恩万谢。殊不知,这两位学生转变,只是 刘 老师“抹平”理论带来的丰硕成果之一例。
三、团队意识,目标管理
跟刘声华同志搭 班的 老师都深有感触,老刘同志的团队意识很强。 刘 老师做班主任工作,始终坚信,一个班级管理工作上台阶,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是很难奏效的,必须紧密团结班级 任课 老师,打造一流班级,必须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队伍,众人划桨开大船,6-1= 0 ,任何一门学科若有硬伤,都将影响班级整体质量的提高。
平日里,我们经常看到 刘 老师出现在班级课 任 老师的办公桌前,或交流情况,或研讨案例,或促膝谈心,使得老刘同志可以在第一时间 从课任 老师那里获得有效信息,为管理决策找依据。正因为如此,连续两届毕业班,老刘同志的班级高考升学率、优秀率,各科平均分都位列前茅,这就是合力效应,这就是团队意识的作用。
对待班级学生的引导与提升, 刘 老师摸索出“班级希望目标管理模式”,所谓希望目标教育是根据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期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以期达到促进思想、学习等各方面进步的目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做人、求学。“希望目标管理模式”,既符合“多元智力理论”,也契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宗旨。高二(6)班有位周同学,文化课成绩平平,但责任心很强,同学关系处理得很好。 刘 老师就任命该生做班级劳动委员,两年如一日,他勤勤恳恳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深受同学 和 老师的一致好评,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虽然高考未考入名校,但该生品正行方,无论是现在在高校学习还是将来踏入社会,都会是优秀分子,有用之才。为此,家长对 刘 老师的育人理念深感钦佩, 刘 老师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弟子而得意。
在班级管理中, 刘 老师的工作,特别值得书写一笔的是,该班级坚持每日呼号的做法,要求学生自拟或自选格言、警句,每天抄写在黑板上,一人领呼,全班齐呼,以达振奋精神,弘扬文化之功效。 刘 老师还将这些文字输入电脑,整理评点,制成精美的小册子,毕业时作为礼物送给学生。08届高三(6)班自建立呼号制度以来,面貌一新,一路斩关夺隘,一路高歌,一路领先。
班主任工作是无极限的工作, 刘声华 老师坚守三尺讲台,风雨人生若许年。不仅班主任工作做得出色,作为资深的英语老师,英语教学也成绩斐然,连续数届高考成绩名列前茅。正如有人说过,认认真真做好平凡的工作,就是不平凡。真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但“艰辛”之后的“奇崛”,正是无数个驰骋教坛的从教者共同的写照。 刘 老师仍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倾情奉献。奉献尚未有穷期,这真是“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