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晚报》2009年4月3日专文报道——
●怎样看待李宇春、韩寒现象
●中美高中生情商发展有何差异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3月30日下午,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做客马鞍山二中,与该校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严歌苓说:“我不知道你们想了解什么,还是由你们提问,我来回答好了。”如此坦诚的开场白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问题纷至沓来。
“李宇春现象,我认为是公平的,至于韩寒,我也曾愤怒过”——严歌苓
“严老师,您如何看待一夜成名的人,比如说李宇春,现在的选秀节目太多了,出名太容易了。”一名学生问道。
严歌苓没有直接回答,想了一会儿,突然反问一句:“那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定义成功的?”
这名学生认为,李宇春现象反映了草根阶层对成功的渴望,只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算成功了。为此,他还总结了一句话:朝梦想走去,争取最接近。
话音刚落,会场里掌声响起。“就拿我来说吧,”这名同学解释道,“我最想从事传媒事业,现在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也许我将来不能从事传媒业,但我会找一个和传媒相近的职业,这样我就很满足了。”“说得好,大胆做梦,脚踏实地。”严歌苓鼓励他。
随后,严歌苓表达了她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李宇春现象是公平的,因为她是全体粉丝选出来的。
学生积极发言,老师也不甘落后,有位语文老师提问:“严老师,您如何看待80后、90后作家群体?比如说韩寒。”
严歌苓十分平静,淡淡地说:“从文字上看,韩寒的功底还是可以的。文中的愤怒情绪从他的年纪来看,可能和他的荷尔蒙有关。美国也有这种现象,不奇怪,这种愤怒会逐渐被社会消化的,我也愤怒过。”
“你们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与社会的接触” ——严歌苓
在回答完师生的提问后,严歌苓突然问道:“你们在埋头学习的同时,是否关注了情商的发展?”
现场学生窃窃私语,不知严老师想要说什么。“我举个例子吧”,严歌苓似乎看出了学生们迷茫的眼神。“在美国,高中生出门打工,便有了经营的概念。比如说送报纸、刷盘子。送一份报纸、刷一个盘子能挣多少钱?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值这个价钱?可以说,在打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这对他们情商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你们现在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与社会的接触。”“可是我们现在没有机会!”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道,“有一次我去肯德基应聘钟点工,里面的人根本就不给我机会。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通过电视、书籍,了解不同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情商。”
听了此番话,严歌苓颇有感慨:“你们的成熟程度出乎我的意料,其实,走上社会是快速成长的一个途径。我记得在美国打工时,必须学一些句子与人交流,一次就会了,因为这是生存必须的。你除了去肯德基应聘外,还做过什么?”“情人节卖花,尤其是向小情侣们出售,多贵他们都买。”“对啊,这样你就知道什么季节卖什么商品了,通过实践明白了经济学领域的一些知识。”
“不必忧虑、不必焦灼。”——严歌苓
现在,迷恋日本漫画,崇拜韩国明星的学生不在少数。有人就担心,这种现象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当天,一名学生就表明了这种看法。
严歌苓沉思了一会儿,举了一个例子。她说自己小时候喜欢看《西厢记》,但是妈妈把它锁了起来,不让看。爸爸比较开放,表示不要忧虑。
此外,她还提到,自己住在台北县的时候,也看到一些女孩子的穿着打扮模仿卡通人物,当时觉得很可怕。现在想想,不同文化之间要学会共存,特别是在一个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里。“过度追捧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吗?”学生追问道。“没有哪种文化是纯粹的。我在北京看到一些学生在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很动情,这是可以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我也认为,十四行诗表达的情感永远达不到唐诗的境界。所以,不必忧虑、不必焦灼。在西方的文化中,也流行中国元素,如衣服的立领,古典家具等。”(本报记者 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