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团赴北京考察文科实验班办学情况
2009年10月22至24日,我校各年级文科实验班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在副校长郭惠宇和徐礼荣的带领下,赴北京先后考察了北京市十一学校、北师大二附中和人大附中。考察期间,教师们还听取了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作的题为《名校的使命与影响学校发展的八个关键因素》的精彩报告。考察间隙,学校领导和教师先后看望了在北京十一学校工会挂职培训的毕小红同志和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职培训的张先义同志。
北京十一学校,原来是一所建国初期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亲自批示成立的教育部队干部子女的一所学校,现在该校已经发展为北京一流名校,学校实行初高中一贯制办学,建有110个教学班。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特级教师23名,教育硕士110名,博士30余名。建国后共有40多位将军,还有著名的健美操教练马华、央视主持人鞠萍均毕业自该校。
考察团两度迈进十一学校,为该校短暂而厚重的的办学历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深深吸引。漫步校园,让墙壁说话,彰显学校师生风采成了十一学校营造教育氛围的最大特色。“月度人物”光荣榜,来校讲学的名校友海报,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公告,对号入座、井然有序的学生就餐,多姿多彩的学生作品展示,穿梭其间的敬业乐群的领导和教师点缀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曾军良作的题为《不要给学生的发展贴负面标签》德育报告生动形象,吸引着与会的参观者,以致于报告结束后,老师们追问不止,久久不愿意离去。曾校长指出,在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将希望与信心带给全体学生”,“老师的任何一个言行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学生如果感觉到没有希望,那就会形成负面的发展”。他建议,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走进班会,走进学生的思想工作”,“走进班级,走进班级任课教师”,“走进课堂,走进教学活动”。
十一学校的语文孟老师在交流中谈到,校长是语文教改的专家,一直认为影响语文学习水平的最关键因素是阅读,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挤出时间走进图书馆,自修自觉与阅读。该校的每周五节语文课,三节课在教室,二节课在图书馆。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只讲讲了才能会的才讲”,籍此提高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曾校长在组织该校的化学、物理学科的竞赛教练,优秀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代表与考察团面对面交流。
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原在山东高密工作,历任高密四中、一中校长、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是知名的“语文自修实验”的专家和教育家。李校长在专题报告中指出,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学生塑造为值得信任的和卓越的品牌学生,将学校塑造成一个受人尊敬伟大的学校。”他说,“一个人的受尊重往往不是因为知识,而主要是是否受到信任,所以有许多素质来支撑这一个判断。”他还向大家解释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志远意诚,行圆思方”。
李校长在报告中仔细分析了学校经过研讨得出的影响十一学校当下发展的八大关键性成功因素:教师、生源、决策、校风、课程、数字化、机制和创新。他说,“什么是一流的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如果没有全球的眼光,没有国际化的视野,没有对国际上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就谈不上一流,”因此,学校应当有“创办世界一流学校的战略选择”。学校意识到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浪潮,因此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虽然是常规教育活动,但该校做到了三年不重复,第一年让110个班级代表110个国家,召开校园“奥运会”,第二年让110个班级代表世界上110个民族,召开世界民族运动会,第三年让110个班级代表世界上110个城市,举办五大洲城市运动会。
李校长在报告中特别指出在办学中课程的重要性,他说“只有课程改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如果学校的课程开发没有改变,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没有改变。所以,课程有特色的学校才会有真正的办学特色。”李校长认为,“学校的竞争力来自于课程,教师的品牌也在于课程。否则学校的学科、学校的品牌就会因为学科老师的变化、校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每一个领域都要有课程支撑,不能因为个别教师的变化而学校变化。”他不无尖锐地指出,过去,“许多名师往往只是教学法的改革者。虽然这十分重要,但这属于过去的时代。今天,我们不能止于教学法的研究,一个教师的品牌应当建立自己的课程品牌。”他强调,“优质的学校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课程。由于生源、培养目标的差异,所以各个学校就应当有卓越的、有特色的课程。”
李校长告诉大家,在十一学校,“多数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师都能胜循环教学工作。如果有新教师第一个循环不能够胜任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第二轮仍然受到学生和家长投诉,那么这样的老师说必须离开教学岗位。”学校的教师岗位,对全国敞开,面向全国招聘有影响的教师。新聘的老师,必须有硕士或同等学历。每年选聘的教师中,均要有博士。学校去年招了13位新教师,其中8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选聘工作中,李校长强调特别重视面试,而面试中又突出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班主任工作能力,他说,“80%以上的老师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校长面试新教师,不仅是全面考查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更看重教师的综合能力,例如管理、表达、人格魅力等等。”对于具有一定影响力教师,学校择机联合举办该老师的教学思想研讨会,帮助他提炼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
李校长这样的观点非常引人注目,他指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母爱,而不是父爱的风格,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优秀的老师应当在学生见到的第一眼就让学生感受老师很喜欢他,而不能让学生将来才知道你真正爱他。”
李校长认为,在评价中,务必要搞清楚,“你不要设想什么都要评价,一定要只抓重点。备课、作业是只是工作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能加分,我们要的是学业。”李校长尖锐地说,“你看重什么领域,什么领域就会出现造假。所以寻找正确的而不一定是精确的评价。”所以,没有必要变相地引导教师去伪造教案。
接着,李校长还就数字化、教师培养、师生关系、学校活动以及校友在学校教育中的关键作用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考察团分别听取了分管人文班工作的李主任和分管理科班工作的主任关于该校办学情况以及文理科实验班的经验介绍。
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最早的办学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文科、后备人材(四项定义)。”李主任一一解释,“什么是高素质?应当包括听说读写,洞明世事,练达文章。”二附中设定的课程框架是6+1+1,6是国家必修课程,从早上进行到下午2:25,围绕着高考;第一个“1”是学科拓展类选修课,全校所有班都开设,如语文学科学习《古文观止》《现当代文选》等,实行“走班制”;第二个“1”是学科活动类选修课,每天下午四至五点,如戏剧社、文学社、陶艺等。
人大附中隶属于教育部,是北京首批示范校,位于中关村高新区中心地带,前后左右都是高等学校,如中科院、人大、北大、北外、清华、北航、北医大、北矿、北地质大等。学校占地142亩,设施较全,初高中一贯制,每年级14个班,在校生4000余人。学校的中英项目班涵盖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每班30余人学生。另设有国际部,招收国外和境外学生,分布于六个年级。有来自16个国家和港澳台120多名学生。学校还开办了足球基地班,从初一至高三一贯制,每班20余学生,学生上午上文化课下午踢足球。学校现有教师50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0多人,高级教师180多人。
在人大附中,分管教学的沈献章副校长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办学成果。围绕该校提出的“尊重学生,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未来”办学目标,沈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成就。
参加考察的领导和教师在毕小红、张先义同志的引导下,分别走访了北京十一学校工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拜会了毕小红同志挂职所在部门的北京十一学校工会金主席、张先义挂职所在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李博士。
北京十一学校定期邀请名人名家走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
北京十一学校的名校友是学校办学的重要资源,学校经常性组织名校友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并结对子,以此激励学生成长
听了北京十一学校曾军良副校长的报告,大家久久不愿意离去,急切与曾校长攀谈讨论
宣传教师的海报,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内随处可见
月度人物是北京十一学校表扬教师的常规举措
考察团成员在北京十一学校门前合影留念
考察团人员在北师大二附中门前合影
人大附中的音乐厅一角
人大附中沈献章副校长向大家介绍学校辉煌的办学成果
考察团一行与在北京大学就读的部分学生合影留念